舞台劇-阿席 Good Old Days

Posted by on Feb 11, 2018 in 劇院演出 |

演出詳情劇照/宣傳照宣傳片/報導劇評/觀後感言

一宗逆權侵佔 激發兩代矛盾 一個老潮州獨力對抗時代洪流的故事

物換星移人面非 只有情永在

演出資料

演出日期:2018年6月21-23日 (四至六) 8pm
2018年6月23-24日 (六至日) 3pm
演出地點:上環文娛中心 劇院

2018年6月23-24日 3pm演出後 設演後座談會

製作人員

監製/服裝及造型設計︰萬斯敏
編劇/音響設計︰歐錦棠
導演︰葉萬莊
舞台設計︰王梓駿
燈光設計:黃靜文
舞台監督︰歐慧瑜
執行舞台監督︰張秀文
助理舞台監督︰馮佩霞、李茵茵
化妝髮型︰Shirley Lee
助理監製:黃聖深
行政助理︰林倩如
平面設計︰Jacky So
宣傳統籌︰PS Production
宣傳攝影︰陳鏡波 @BALLROOM
現場攝影︰Ben Li@Harmony Photography、Barry Chan
現場錄影︰Man@One Potato Limited

演員表
馮祿德 飾 阿席
歐錦棠 飾 林正港
萬斯敏 飾 毛可怡
梁翠珊 飾 港母
高梓軒 飾 林正港 (少年)
馮佩霞 飾 芳姑
李茵茵 飾 地政人員

劇情簡介

自幼受老潮州阿席循循善誘的阿港,因為一宗「逆權侵佔」個案,激起兩代之間的恩怨情仇。
價值觀、錯對矛盾、一幕幕人生課題的辯論,在意想不到的重聚之中展開。一個風燭殘年的老香港如何獨力與時代抗爭?
儘管時代不斷在變遷,有些事情卻永遠不變!

編劇的話

如果時光可以重來,你想回到自己哪一段的日子?
倒不如問自己敢不敢回去你想回去的那段日子。
明知去者不可追,偏偏心有不甘,夢魂牽縈;明知即使回到去又如何,仍甘願再與那些人和事一同輪迴。
夢一場,也許不是夢一場。
靈感這回事,就如自己的分身,與你憂戚不干,卻時在身外引導。走到舊區街角,目睹殘燈樹影,輕觸百年頹垣,竟有故地重臨的親切,總會心頭脹暖、熱淚盈眶,仿似故魂招手,結伴同遊,也不失為一種浪漫。
對上環的回憶恍如隔世,卻有無盡依依,實地走了幾回,苦無頭緒,驀然回首間,不知就裡落墨之際,纏繞數十載的離合悲歡,竟成了筆下故事,每唸一回,悲痛與釋放之情相互交疊,不知不覺間,已陷入那歲月中的輪迴。
明知去者不可追,偏偏鍥而不捨,落得如斯境况,仍深信絕不枉然。
「都云作者痴,誰解其中味?」

場刊下載

宣傳片

專訪

2018-05-30 經濟日報 合演舞台劇《阿席》 歐錦棠 馮祿德 思考香港核心價值

歐錦棠與馮祿德合演的舞台劇《阿席》,以在舊區經營士多幾十年的店主,因收購重建而被迫遷,於是展開逆權侵佔,卻激起兩代矛盾為劇情。

歐:歐錦棠 馮:馮祿德 記:記者

Read more

作為藝術工作者,歐錦棠的創作一直與社會息息相關。他籌劃了「香港三部曲」的劇作,第一套是在2016年公演的《春雨歸來》,6月將推出第二部曲《阿席》,今次歐錦棠繼續自編自演,更邀得資深演藝工作者馮祿德同台演出。

既稱為「香港三部曲」之一,故事當然有寓意,話說馮祿德飾演的潮州人阿席,在香港生活多年。於舊社區某樓梯底下經營士多,某天單位被發展商收購。但阿席只是租戶,原業主是誰卻不得而知。此時,由細被阿席睇到大的阿港(歐錦棠飾),卻自稱這單位屬於他,兩代矛盾由此激發。

歐:一個租借幾十年的地方,現在有人說這地方並不屬於你,叫你搬遠些,例如去北區,我們這代香港人很感心寒甚至心痛。這劇表面是講逆權侵佔、兩代間的恩怨情仇,但底的一層就要大家去意味。

馮:阿棠找我演時,只講了大綱,不巧劇中所講的背景都是自己經歷過或曾接觸過,似是身歷其境般。事實不用很敏感的香港人,都能感覺到劇中所講的,是與自己很有關係。這劇本勝在沒鮮明的立場傾向,只是提出一些東西,然後讓觀眾自己思考。

記:設定角色為「老潮州」有沒有特別意思?

歐:因為想勾起一份現在已遺失了的情懷,我一直有一種很街坊鄰里、很親切的情。

在香港,就算不是潮州人,也會知道一些潮州話,以及潮州人生活、飲食文化,因為潮州文化在香港紮根很深。阿席住在上環,上環也有很多舊建築,現在常講活化,其實就算如何活化,味道已不同了,甚至可能不倫不類,徒有舊貌,卻沒充分發展它的空間感或地域的生態。

馮:我以前於灣仔生活,最近去囍帖街,已經完全不同了。

社會變得不可思議

記:但很多說社會需要發展。

歐:沒錯,社會是要發展,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給市民去享受,但是否舊的就要被淘汰?

馮:社會需要發展是必然的問題,現代的社會,有些東西必然要放棄,可是哪些值得保留?卻有得拗。

歐:劇中也有提及社會發展的議題,儘管個人對此有自己的觀點,但在劇中只會舉出題目,卻不會表述自己的立場,只是把問題拋出來,希望大家思考。其實,近年很多社交媒體等,只是講出一個題目,有正反的意見本屬平常,可是卻有人會肆意攻擊,似乎大家講來講去都各執一詞,不會接受對方意願,我們社會為何變成如此?

馮:事實,除非大是大非的道理,否則任何事提出來總會有爭論。不過,現在連大是大非也有灰色了,最恐怖就是如此。而好的戲劇就是可帶給觀眾思考、批判,如果純粹為討好、為滿足情緒發洩,這只是很普通的戲劇。觀眾看這劇,會聽到哪一句台詞而被觸動到?如有句對白指,為何現在的人是竭力忘記過去?或者為何拒絕承認過去?或者盡量搣甩過往的印象?大家便可以有很多聯想。

其實說回老本行,教學生不是純粹教知識,如教忠貞、歸屬感,不是灌輸一些硬的知識,或洗腦日日聽某些詞彙便成功,一定要雙向,是受的一方主動及認同。如果用支槍指住對方,對方為了保命而認同你,這樣的社會不會有和平。

歐:也不會進步。

馮:這劇就是可帶出這麼多的思考。

記:你們覺得以前的社會,哪些是最珍貴(價值觀)而現在卻沒有?

歐:我出世時的香港,社會不太富裕,大多是基層市民,但當時大家都抱住樂觀的心態。

以前,街市賣東西的小販,是可以賣到有樓。當然,樓不代表一切,但小市民只要胼手胝足,是可以成家、有兒有女,然後子女可以上學求知識,大家是看到有希望。現在,可以看到什麼?

另外就是大家守望相助,現在住同一個屋苑大定未必相識,甚至有事不敢理。我4歲時曾離家出走,街坊一起幫手搵。不過,我相信香港人仍然有愛存在,但這份情懷還不捉緊、珍惜,滲入其他文化,就會冇。

馮:疏離感是愈來愈強,各家自掃門前雪很自然。

我不懷緬以往,卻回味。社會是要進步,但也要尊重自己文化;要有批判,但不是要撃倒,是批判後有深一度的認識,然後發揚值得發揚的,不好的就搣甩,很難搣就體諒其本身特性,這才會進步。但近來社會變得太快,很不可思議,「不可思議」這4字在此劇中有出現,即是社會在變,變得愈來愈不可思議。

撰文 : 鄧龍傑

2018-06-08 蘋果日報【周末藝遊】逆權侵佔喻港人失守 歐錦棠話劇憶童年

公仔箱出身的歐錦棠不單愛在facebook發聲,近年轉而以戲劇表達社會觸覺。由他自編自演的《阿席》以一個唐樓士多逆權侵佔的故事,寓意香港人的立足之地逐漸失守。他自幼飽讀經典、迷戀粵劇,在電視圈鬱鬱不得志,卻在劇場揮灑自如。

Read more

《阿席》說一個在唐樓地下經營士多的阿叔(潮州話「阿席」),曾悉心照顧鄰家喪父的小孩,但小孩放洋歸來要繼承舖位業權,慘被逼遷的阿席有這麼一句獨白:「費盡心思要忘記過去的人,他的人生是枉然的。」

這句獨白出於歐錦棠之手,也是他近年感受。

我們的訪問在六四29周年前一天進行,歐錦棠提起:「這城市有太多事『被』遺忘,是『被』遺忘,當年我們都有切膚之痛,現在說要忘記歷史向前看。逆權侵佔在社會到處發生,我們落地生根的地方,忽然有人說要發展,叫我們遷去大灣區。」

童年流連上環 哨子糖的人情味

《阿席》的場景參考上環儒林臺而設,正是歐錦棠自幼流連之地。幼時父親經營燒臘舖,常帶他往上環西街的燒豬工場訂貨。他就讀羅便臣道的高主教書院,愛跟同學從半山到處追逐,一路跑落山坐電車回灣仔的家。

歐錦棠把這些童年回憶都寫到劇本裏,例如Walkman和日式書包是潮流指標,哨子糖和明星麵是士多熱賣。但他最記得的是人情味,「那時的街坊鄰里守望相助,一個拍心口的承諾維持幾十年。」

幾歲不識唐滌生 「做乜拜唐條生」

很多人對這位過氣《今日睇真啲》主持變成話劇編劇摸不着頭腦。那要追溯至1996年,他受話劇家麥秋之邀參演《虎度門》,從此愛上這門表演藝術,開始參演不同話劇,到2010年更創立「劇道場」。

歐錦棠跟三位兄姊年齡相距大,童年最大娛樂是看他們擱下的書,小一追《讀者文摘》,小三讀《三國演義》。他的媽媽是粵劇迷,一家人去完荃灣華人永遠墳場祭祖,再攀個山頭給唐滌生上香。「我得幾歲,問幹麼要拜這位『唐條生』,姊姊說他是寫《帝女花》的唐滌生。」

歐錦棠幾歲會背梁祝折子戲《山伯臨終》,長大了讀唐滌生劇本。他在中學為戲劇學會寫劇本,中四在《新武俠武術雜誌》當兼職記者,但由於數學成績奇差,乾脆缺席數學科會考,故即使滿肚墨水也要預科止步。

婚姻觸礁不掩藏 「不害怕脆弱」 歐錦棠早年在電視圈鬱鬱不得志,近年卻在戲劇界嶄露頭角。這天我們在街頭採訪拍照,一位中年影迷走來說已買齊他今季所有劇票。去年他向唐滌生致敬、自編自演的《藝海唐生》好評如潮,明年重演,「電視觀眾會因為演員搞笑而喜歡他,但戲劇觀眾不同,你的作品要觸動他們的心靈,他們才會追隨你。」

歐錦棠曾受抑鬱症和亞氏保加症困擾 ,連婚姻也一度觸礁,最後因宗教而挺了過來,這天太太萬斯敏也來綵排《阿席》。他不會對這些事羞於啟齒,「作為投身演戲藝術的人,有勇氣表達出自己陰暗一面,才不會害怕脆弱,甚麼都演得出來。不是說我沒有害怕的事,只是比較坦然。」

燭光晚會前夕,他在fb寫了一首藏頭詩: 毋言往事如輕煙, 忘懷得失怎向前, 六合之內唯一願, 四海承風悼悲年。 當許多人選擇遺忘,他用文字守護記憶。 《阿席》 日期:6月21日至23日(8pm)、6月23至24日(3pm) 地點: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票價:$200-$260 採訪:呂珠玲 攝影:許先煜

2018-06-08 香港電台第五台 新文化運動

#287 “阿席” 嘉賓: 歐錦棠、馮祿德 主持人:鍾傑良、黃懿雯

劇評

2018-07-05 都市日報 台上一分鐘 逆權侵佔

一位潮州老漢幾十年來沒有為經營的士多交租,並宣稱他已「逆權侵佔」該處,面對發展商的推土機仍堅持不肯遷出。有關清拆與抗戰的情節在今天香港屢見不鮮,但我說的並非城中新聞,而是劇道場演出的原創劇目《阿席》。

「阿席」是潮州人對叔輩的稱呼,阿席的「逆權侵佔」是霸佔抑或守護視乎觀點與角度。畢竟那個位處樓梯底下的小舖位從來不屬於阿席所有,業主多年前丟下不管,並囑咐阿席不用繳租,幾十年來阿席悉心打理。你或許會說,幾十年免租經營已賺足了免費午餐,面對社區重建,這位「霸王租客」理應將小舖完璧歸趙。

現代人關注的是發展與賠償,可是阿席執著的價值,卻是道義與感情。

Read more

說起香港,我等父輩當年游水南下,其實也沒有想過以此為家。所謂借來的地方,借來的時間,祖輩離鄉背井,不過為口裏一啖白飯。然而半個世紀過去,開枝散葉,落地生根。幾代人為這地方鋪磚蓋瓦,若此不為家,敢問何處是?

觀看《阿席》,你不難解讀編劇歐錦棠對香港的叩問與無奈。先不談法理公道,這個樓梯底下的小地舖,對於發展商是一個「項目」,對於幾十年前移民的業主是一條「後路」,但對於白髮蒼蒼的阿席,卻是家,是愛,是一切。

不得不提,馮祿德(祿叔)繹演的阿席,把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小人物演得入木三分,絲絲入扣。

張飛帆(Feifan Cheung)- 楚城文化創辦人 / 舞台、電視、電影編劇及作詞人

觀眾觀後感